中文编辑校对网

致力于文字应用21年。做最认真
坐享其成   轻松办公
——还您一个轻松自然的工作心情
your work in a relaxed and natural in the mood


中文编辑校对网

倡导“编辑从校对做起,校对向编辑学习”出版工作理念,团结全国优秀编辑校对
致力于文字应用

网络流行语拉低文化氛围?
来源: | 作者:bianjiao | 发布时间: 2015-09-08 | 14217 次浏览 | 分享到:

you can you up”,教育教学是否还是正常有序就值得商榷了。

时代发展无法拒绝网络流行语的存在,但不加规范全盘接受,不加分辨全盘拒绝均不可取。法国作为维护语言规范悠久的国家,最早的相关立法可以追溯到1539年《维莱哥特雷法》,而成立于1635年的官方法语维护机构——法兰西学院则一直运营至今。40名学究组成的学院,负责定期审阅法语中出现的新语法、新词汇,剔除不合规范的语言内容,而外来词则是甄别重点。 按照规定,只有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才允许引进外来词:现存法语词汇无法表达某个外语词汇的词义;无法创造出合适的法语替代词;虽创造出替代词却过于冗长不便使用;尽管是引进词,但发音和书写合乎法语规范。

同样,作为我国语言规范的标杆《现代汉语词典》,自1978年出版以来,历经改版也吸纳了诸多网络新词。2012年的第6版即收录了“雷人”、“宅”、“山寨”、“草根”、“粉丝”、“闪婚”等网络热词。同时也拒绝了“剩男”“剩女”等具有歧义或歧视色彩的词汇。与《现代汉语词典》异曲同工的是,《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入了“土豪”,却拒绝采用“屌丝”、“白富美”和“超女”。

众所周知,语言学界已经超越了人民日报195166日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纯洁性认识,但汉语的美文传统仍为学界所强调。赵鑫珊先生曾说“科技进化一年一个样,但人性的进化很慢,几千年不变。唐诗的每句话都依然让我们那么感动,就像是今天写的一样。”庞朴先生也感慨赞叹“汉语的每个字都是有灵魂的。”梁启超融情于笔锋的“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如狂欲语谁?”更成为周恩来总理求学路上的自勉之语。由此可见,传承汉语美文的传统,维护民族语言的规范,仍是现代化、全球化过程中,应予保持的民族立身之基。

结语

对于网络流行语与语言的规范性,近年来争论极多。更迭换代的流行语层出不穷,如同“行话”或“切口”一样表达着网络社群的自我认知,确立起独享的“私属语言”。同时也应看到的是,网络流行语伴生社会热点事件的排浪式消费,多数很难持久,更难以谈及对汉语文化进步的真正干扰,仅少数流行语经过语义沉淀,最终升格为常规的汉语。

因此,不必将网络流行语视为断送中华文脉的洪水猛兽,宏观上无过分干预的必要,社会历史自然会对网络语言进行公正而有效的筛选。微观应用方面却不可置之不理,媒体应用的规范、教育领域的节制、出版行业的谨慎,无疑是避免部分网络流行语污染社会文化,保持语言规范与文化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