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地遣词造句,是采编人员的基本功。为此,除了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词语的词义、词性外,还必须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而词语的感情色彩是与时代同步的,这就必须加强学习。遗憾的是,不少采编人员做得还很不够,以致词不达意、以词害意、南辕北辙,有的甚至还闹出了笑话。
一、褒贬不分
例1:“经警们蹲伏了三天两晚,守株待兔,终于将3名窃贼抓获。”
“守株待兔”是个贬义词,用在敬业、勤业的经警身上,是不恰当的。
例2:“她自己都没有想到,从此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这门艺术。”
凡是真正的艺术,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喜欢艺术,是高尚之举。喜欢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与“不可救药”牵扯不上,因为这是个贬义词,比喻事情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例3:“现如今‘拇指经济’驶上了快车道,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各种各样的‘黄段子’如雨后春笋般地在许多人的手机上开花结果。”
“拇指经济”滋生的“黄段子”属于精神垃圾,当在扫除之列,怎配用“如雨后春笋般”这个歌颂新生事物的成语?此外,“开花结果”也不宜与“黄段子”搭配在一块。
二、悲喜不分
例1:“有趣的是,三次被盗,小偷都是从阳台窗户入室作案的。”
家里三次遭遇小偷,是很不幸的事情,有正义感的人,都不会对此感到“有趣”。
例2:“精彩回放”。
有一篇描写煤矿职工抗灾抢险的通讯,“精彩回放”多次用作小标题――每一个抗灾抢险小故事都用它。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人类抵御自然灾害,是一种不得以的被动行为,要付出沉重代价,甚至生命。尽管事情本身可能是可歌可泣的,但无论如何不能算是“精彩的”。记者应该有起码的同情心,而不能站在一旁“欣赏”。
例3:“在父亲行将60岁的时候,我回了一趟家。”
60岁,一生一甲子,值得庆贺。可“行将”二字却使人悲伤,因为只有人之将死的时候,才用这个词,如“行将就木”、“行将灭亡”。
例4:“早晨8点刚过,招聘大厅的门打开了,我们随着人流拥了进去。大厅里人满为患,”好不容易才挤到了一家企业招聘台前,“能够有机会参加应聘是件高兴的事情,此处用“人满为患”却让人扫兴。事实上,“人满”,未必就“为患”――“患”者,灾害、祸患也。
三、谦敬不分
例1:“我很久没有光顾这个商店了。”
“光顾”是个敬词,称客人来到备感荣光,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客人自己怎能自称“光顾”?更有甚者,有的竟将“光顾”用到了小偷身上,如“进门一看,室内物件扔得到处都是,原来是小偷光顾了”。还有一词“光临”,与“光顾”意思差不多,也是不能随意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