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编辑校对网

致力于文字应用21年。做最认真


中文编辑校对网

倡导“编辑从校对做起,校对向编辑学习”出版工作理念,团结全国优秀编辑校对
致力于文字应用

减少能用“倍”吗
来源: | 作者:中文编辑校对网 | 发布时间: 2015-09-01 | 15261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样的话,表减少用倍数,就没有意义,甚至不合事理。

 

也许有人会说,语法规则不是死板的,既然“减少几倍”的说法在用,那么,改变一下规则,以减少后的数作基数,不就行了吗? 对此, 必须说明两点。一是同语言是活的一样,语言规则确实不是死板的,但那些建立在客观的普遍的语言事实的基础上且已经约定俗成的规则,不妨视为“死”规则,“表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的规则就是如此。二是制定这一规则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论表示数量的增加还是减少,都要拿原来的数而不是增减后的数为基数。标准的一致,有利于语言表达的简明准确,也方便读者理解。我认为“减少多少倍”的说法,将导致数量增减表述中的多重标准,反而会造成表达的混乱和理解的麻烦。

 

我们可以而且也应该理直气壮说“不”!

 

 

 

编者(咬文嚼字杂志)附言

 

这一问题的复杂性,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我们面临着两个矛盾:

 

一是语文和数学的矛盾。在《现代汉语》教材中, 在语文工具书中,都是增加可以用“倍”,减少不能用“倍”, 众口一词;而在中小学数学教材中,不论旧版还是新版,中国教材还是外国教材,都说减少也可用“倍”,而且表述十分严谨:某数扩大几倍就是拿某数乘以几;某数缩小几倍就是拿某数除以几。数学中的“倍”实际上是表示两个数值之间的比率。

 

二是理论和实践的矛盾。“倍”是和原数相等的数, 减少一倍, 数值为零。这种说法在理论上是成立的。

 

然而, 语言的实践却是另一回事, 自古以来就有减少用“倍”的实例,在现代日常用语中尤为普遍,而且并不影响交际效果。

 

数学中的减少用“倍”和日常用语中的减少用“倍”,既有相通之处,又不完全一样。相通之处是,都没有“减少到”和“减少了”之分,由“100”到“10 ,数学中说“减少 10 倍”,日常用语中也说“减少 10 倍”;但由“100 到“50, 数学中说“减少 2 倍”,日常用语中却往往说“减少 1 倍”。

 

怎么办?

 

有三点建议:

 

一、工具书释文,应补充数学中关于“倍”的定义,即“倍”是两个数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