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得不尝失/得不偿失
【病例】王阿婆为了贪图便宜,买了路边小贩的一捆青菜。后来回家打开一看,一大半是烂的,真是得不尝失。
【诊断】音同致误。
【辨析】“得不尝失”应为“得不偿失”。“偿”,繁体字作“償”,形声字,本义是“偿还”。引申指抵值,如“杀人偿命”。由此又引申指“满足”,如“如愿以偿”。“尝”,繁体字写作“嘗”,形声字,从旨尚声。本义是“辨别滋味”,即吃一点试试。“卧薪尝胆”等词语中的“尝”,用的就是本义。“得不偿失”的“偿”指抵值,即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自然应用“偿”而不用“尝”。
晨:寥若辰星/寥若晨星
【病例】黄昏的观前街上,太阳刚刚西下,行人便已寥若辰星。
【诊断】音同义混致误。
【辨析】“寥若辰星”应为“寥若晨星”。“晨”和“辰”读音均为chén。“星辰”是一个常用词,星星的总称。“辰星”这个词也是有的,我国古代指水星。它们和“晨星”一样,都和星星相关,但在意义上容易混淆。“寥若晨星”是一个比喻。“寥”是少的意思,“晨星”是早晨天空中的星星。太阳出现以后,原本稠密的夜空中的星星,会因阳光强烈而相应黯淡,变得又稀又少。只有用“晨星”才能和“寥”呼应,用“辰星”或“星辰”都是说不通的。
玷:坫污 /玷污
【病例】同学之间纯洁的感情,却遭到了金钱的坫污,这是不能容忍的。
【诊断】音同形似致误。
【辨析】“坫污”应为“玷污”。“玷”,音diàn,形旁是“玉”。“玉”在古文字里是一根绳穿着三片玉的象形,因为整齐化以后和“王”字很相像,于是就在旁边加了一个点以示区别。“玷”本义指白玉上面的污点。后引申指使有污点,如玷污人格、玷辱名誉等。土字旁的“坫”,读音也是diàn。原来这是古代在室内放置食物、酒器等的土台子。商业兴起以后,商贾们将所售之物堆在土台子上供人选购,“坫”就成了柜台的初级形态。后来,土字旁演变成了广字头,“坫”俗变成了“店”。商店便是由此而来的。“玷污”和柜台无关,不应用“坫”。
度:渡假村/度假村
【病例】一走进渡假村的大门,只见两排挺拔的白杨迎风站立,仿佛在夹道欢迎来宾似的。
【诊断】音同义混致误。
【辨析】“渡假村”应为“度假村”。“度”的本义是计量,古人曾以手作为丈量器具,“度”下部的“又”便是手的象形。计量通常是由此点到彼点,故“度”又有由此达彼的“过”的意思。“渡”是由“度”派生出来的,本专指渡过水面。但在实际使用中,两者经常混用。在现代汉语中,两字的基本区别是:“度”的对象为时间,如度日、度假、虚度年华、欢度春节;“渡”的对象为空间,如横渡长江、共渡难关。“度假”显然和时间有关,不应写成“渡假”。有一个辅助的区别方法:凡用“度”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想度也得度;凡用“渡”则必须通过主观努力,否则就渡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