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坦荡如坻/坦荡如砥
【病例】她的胸怀坦荡如坻,待人接物恳挚、热情,这一切,使我永世难忘。
【诊断】音同形似致误。
【辨析】“坦荡如坻”应为“坦荡如砥”。“砥”和“坻”读音均为dǐ。“砥”字从石,是一种石料,可作磨具,能使刀、剪等被磨后光滑锋利。“细石曰砥,粗石曰砺”,“砥”和“砺”都是磨刀石,只是质地不同。所以这两个字可以构成“砥砺”一词。“砥”是质地细腻的磨刀石。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磨刀石是讲究平整的,质地细腻的磨刀石更是如此,所谓“坦荡如砥”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强调的是宽广平坦。“坻”字从土,义为山坡,多用于地名,如天津宝坻。
箕:萁居/箕踞
【病例】荆轲之所以萁居,显然是想以这样的姿势,表示对秦王的藐视,显示自己的英雄气概。
【诊断】形似致误。
【辨析】“萁居”应为“箕踞”。“箕”,音jī。指竹篾或柳条之类编成的用具。所谓“箕踞”,指一种坐的姿势,即两腿叉开,像簸箕一样地坐着。在古人眼中,这种坐法是十分放肆的。这不仅因为这种坐法不拘礼节,率性而为,而且也和古人的服饰有关。古人上衣下裳,裳类似于今天的裙,里面不穿内裤,靠裳遮掩下体。“箕踞则如袒裸”,自然为社会道德所不容。“萁”,音qí,“煮豆燃豆萁”的“萁”,和坐立无关。“萁居”不可解。
愣:发楞/发愣
【病例】“车子马上就要开了,你还在那儿发什么楞啊!到底走不走?”张大妈冲着女儿说。
【诊断】音近形似致误。
【辨析】“发楞”应为“发愣”。这一差错从现在情况来看,和两字音近形似有关,但更直接的原因,是不了解异体字的变化。“愣”曾是“楞”的异体字,“发愣”曾写作“发楞”,但1988年通用字表发布时,“愣”字已恢复使用。“愣”,音lènɡ,去声,义为走神、发呆。所谓“发愣”,就是精神上处于恍惚状态。引申指鲁莽、冒失,如愣头愣脑。“楞”,音lénɡ,以四方木会意,本指木头的边,现多写作“棱”。“楞”还用于佛经翻译,如《楞严经》。
黯:暗然泪下/黯然泪下
【病例】大年初五一早,我拉着母亲的手和她老人家告别,母亲用她那无助的眼神紧紧盯着我,我不由得暗然泪下。
【诊断】音同义混致误。
【辨析】“暗然泪下”应为“黯然泪下”。“黯”和“暗”读音均为àn,都可形容光线微弱昏暗。主要有两点区别:一是在现代汉语中,“黯”字一般不单独使用,如“月明星黯”,现代汉语宜写作“月明星暗”。二是由自然光线的暗淡,“黯”可引申指心情的沮丧低落,如“黯然泪下、黯然神伤”。“暗”则可引申指手段的不公开、不光明,如“明查暗访、明争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