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编辑校对网

致力于文字应用21年。做最认真


中文编辑校对网

倡导“编辑从校对做起,校对向编辑学习”出版工作理念,团结全国优秀编辑校对
致力于文字应用

常见别字辨析
来源: | 作者:bianjiao | 发布时间: 2015-12-08 | 24032 次浏览 | 分享到:


计:空城记/空城计

【病例】小夫妻俩把衣服晒在外面,制造全天在家的假象,其实早就抽身去了南京,演了一场“空城记”。

【诊断】音同致误。

【辨析】“空城记”应为“空城计”。“计”是会意字,从言从十,本义指结算,后引申有计划、计谋、策略义。“空城计”见于《三国演义》,马谡失街亭以后,司马懿率军直逼城下,诸葛亮无奈定下空城计。这个“计”是计策、计谋,不是记载、记录,不应用“记”。

竽:滥芋充数/滥竽充数

【病例】自从钢琴热掀起后,钢琴教师身价倍增,一批“三脚猫”也混迹其中,滥芋充数。

【诊断】形似致误。

【辨析】“滥芋充数”应为“滥竽充数”。“竽”,音yú,一种古乐器,类似于现在的笙,多用竹管制成,故其字为竹字头。“芋”,音yù,指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茎富含淀粉,即日常食用的芋头,故其字为草字头。成语“滥竽充数”出于《韩非子》,说的是一位南郭先生,本不擅长吹竽,也装模作样成了宫廷乐队里的演奏员,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南郭先生吹的是“竽”而不是“芋”,芋头是只能食用而不能吹奏的。

麈:挥尘/挥麈

【病例】没想到沈家的书房,成了朋友们清谈之地,有人提议取名为“挥尘堂”。

【诊断】形似致误。

【辨析】“挥尘”应为“挥麈”,“尘”是“麈”的误写。这显然和“尘”的繁体字“塵”有关。“塵”,以鹿奔跑扬起尘土会意。现简化为“尘”,以小土飞扬会意。引申指行迹、踪迹,如望尘莫及、前尘往事、步人后尘等。“挥麈”为什么会误为“挥尘”呢?就因为主字底的“麈”和土字底的“塵”高度形似的缘故。麈,音zhǔ。本义为一种鹿类动物,亦名驼鹿,俗称四不像。“挥麈”的“麈”,也称“麈尾”,古时人们闲谈时用来掸拭尘埃、驱赶蚊蝇的生活用具。它有一个长柄,柄的一端绑着一缕麈毛或其他兽毛,故称“麈尾”。对于古人来说,“挥麈”是常见的,而今人却很陌生,于是就常常把“麈”当成“塵”,又按例简化成“尘”。结果“挥麈”便莫名其妙地成了“挥尘”。


伎:技俩/伎俩

【病例】网络诈骗的技俩都是大同小异的。

【诊断】音同形似致误。

【辨析】“技俩”应为“伎俩”。“伎”和“技”读音均为jì。古代“伎”可通“技”,指才智、技巧。“技俩”和“伎俩”这两个词都是有的,都可指技能、技巧,不含贬义。但由于“伎”又可通“妓”,在感情色彩上逐渐发生变化,近代以来“伎”专指玩弄手段或花招。“伎俩”因此不再写作“技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