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与编辑工作关系密切,但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因为从阅读目的看,编辑是“线性阅读”,即看稿主要是看是不是符合版面需要,顺便改正其中的错误。校对是“点性阅读”,主要目的是发现有无差错,绝不允许像看小说一样得意忘言,而是要“得字忘意”,专注于每个字词、字母或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甚至可以不知道这篇文章整体在说什么。
从校正性质看,同样是改正错误,编辑是“自校”,校对是“他校”。同一稿件的处理往往是同一编辑,但校对往往采用一二遍稿交叉校对方法,即同一篇稿由不同的人来校对。即使是同一位校对来校,他也会不管稿子内容是否熟悉,像看头一遍稿一样专注于发现差错。因此,编辑与校对两者着眼点与兴奋点有很大差异,可以相互补充,不能完全代替。
在编采反馈方面,须建立与编校质量有关的编采反馈机制。与编校质量有关的编采沟通不能大而化之,一两周才开一次协调会,应随时反馈,一字一词消灭瑕疵,日积月累,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现在微信等新的交流手段比较普及,可以通过建立编采微信群等方式,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向所有编采人员进行提醒,效率高,效果好。
每当媒体本身或兄弟单位有差错发生,应通过深究差错原因,及时建立相应的防范制度与措施,不断加强规章制度的积累与完善。
新媒体的本质特征是交互性。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可以通过引入社会监督、及时发布更正等,让编采人员时刻绷紧编采质量这根弦,防止报道差错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报道差错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来源: 中国记协网:如何破解新媒体时代的差错风险。崔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