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编辑校对网

致力于文字应用21年。做最认真
坐享其成   轻松办公
——还您一个轻松自然的工作心情
your work in a relaxed and natural in the mood


中文编辑校对网

倡导“编辑从校对做起,校对向编辑学习”出版工作理念,团结全国优秀编辑校对
致力于文字应用

校对的两种功能
来源: | 作者:bianjiao | 发布时间: 2016-03-29 | 19623 次浏览 | 分享到:


3 “死校”与“活校”


何谓“死校”?何谓“活校”?近代学者叶德辉是这样解释的:


“死校者,据此本以校彼本,一行几字钩乙如其书。一点一画,照录而不改。虽有误字必存原文。”


“活校者,以群书所引,改其误字,补其阙文。又或错举他刻,择善而从,别为丛书,板归一式。”


“死校”是机械校法,“以此本校彼本”,“一点一画,照录而不改”。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死校”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因为此法容易发现错漏,又可找到改错补漏的直接依据。但是它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校者不掺己见,不负责任,往往导致以讹传讹。


“活校”“以群书所引”,“择善而从”,改正错讹,从而避免以讹传讹。


在古籍校勘中,运用活校法纠正以讹传讹的例子很多,下面略举几例。


[例1]《魏书·卢玄传》:


卿等欲言,便无相疑难。(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


有的学者觉得这个句子语气不通顺,便查他书,查到《北史·卢玄传》和《册府元龟》卷一五六,原来是:“卿等欲言便言,无相疑难。”意思是说:你们有话便说,不要互相疑难。补一个“言”字,改一下断句,语气就通顺了。


[例2]《搜神记》中《李寄》一文有一段文字,许多注释本是这样的:


将乐县李延,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


文中的“父母无相”,注释者多注“父母没有福气(福相)”。依照这个注释,李寄的性格形象就很矛盾。说她是孝女吧,她竟咒骂“父母无相”,“无有一男”;说她不孝吧,她却能卖身供养父母。后来有些学者从《太平广记》引《法苑珠林》中查到,原来“相”字后面漏了一个“留”字,“父母无相”原作“父母无相留”。补上一个“留”字,一个孝女的形象就活现在我们面前。李寄“应募(卖身为婢)欲行”,父母不让她走,她就劝说父母“不要留我”(父母无相留),女儿没有“缇萦济父母之功”,“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


[例3]唐代诗人杜牧的名篇《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