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编辑校对网

致力于文字应用21年。做最认真


中文编辑校对网

倡导“编辑从校对做起,校对向编辑学习”出版工作理念,团结全国优秀编辑校对
致力于文字应用

首届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决赛 试卷(二)及答案
来源: | 作者:bianjiao | 发布时间: 2018-04-22 | 97431 次浏览 | 分享到:

4.“大约”和“左右”同义反复,删除其中一个词即可。

5.“精英成君”应为“精英成群”。

6.“清华大学校长”应为“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为西南联大时的北大校长,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是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是张伯苓。

7.费孝通是社会学家,而不是数学家,可以删除,或者移到社会学家的名录里。

8.“华罗赓”应为“华罗庚”。

9.“周培元”应为“周培源”,曾任北大校长、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10.“不解之缘分”应为“不解之缘”,“不解之缘”是成语,“分”字是多余的,应该删除。

 

4.下面这段话中,存在10处文字、词语和知识性错误,请在错误之处下面用横线划出。

名闻天下的黄鹤楼,座落于武昌蛇山,享有“天下绝境”的盛誊,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中文编辑校对网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旅游地,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侩炙人口的诗篇。唐朝诗人李白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燥。至唐朝时,黄鹤楼已初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最后一座建于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此后百余年未曾重修。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动工,1985年6月落成。

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哄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答案:

1.“座落”应为“坐落”。

2.“盛誊”应为“盛誉”。

3.“旅游圣地”应为“旅游胜地”。

4.“侩炙人口”应为“脍炙人口”

5.“李白”应为“崔颢”。

6.“芳草凄凄鹦鹉洲”应为“芳草萋萋鹦鹉洲”。

7.“相关”应为“乡关”。

8.“名声大燥”应为“名声大噪”。

9. “百余年”应为“近百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