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编辑校对网

致力于文字应用21年。做最认真
坐享其成   轻松办公
——还您一个轻松自然的工作心情
your work in a relaxed and natural in the mood


中文编辑校对网

倡导“编辑从校对做起,校对向编辑学习”出版工作理念,团结全国优秀编辑校对
致力于文字应用

新华社译名室主任:外文译名的对错有时候并不重要,译名统一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中文编辑校对网 | 作者:bianjiao | 发布时间: 2017-03-16 | 5882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译名问题上,(新华社)译名室多年来取得的一点共识就是:译名的对错有时候并不重要,译名统一、避免引起报道混乱和读者混淆才是最重要的。

 

今年2月,中宣部召开了包括新华社、外交部和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单位参加的座谈会,专门讨论曾遭到恐怖袭击的法国刊物Charlie Hebdo和美国金融巨头Soros的中文译名问题,我本人也有幸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宣部之所以召开此次座谈会,就是因为媒体报道这两者的译名长期不一致,甚至引起了中央领导的注意、重视和关注。

 

问题是怎么出现的呢?原来,新华社译名室根据外文译名要“名从主人”的原则,把法国刊物Charlie Hebdo译为《沙尔利周刊》(Charlie依据法语发音应该译为“沙尔利”),把祖籍匈牙利的金融巨头Soros依据匈牙利语发音译为“绍罗什”。为了保证这两个译名的准确性,译名室还特地请教了懂法语和匈牙利语的同志,并获得了他们的认同和肯定。但是,包括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在内的众多媒体在报道中都一直使用的是《查理周刊》和索罗斯。

 

应当指出的是,把上述两个名字译成《查理周刊》和索罗斯是不对的,因为它恰恰违反了外文译名要“名从主人”这一原则,而是把法国的Charlie和匈牙利的Soros都简单地按照英语译写方式给译成了“查理”和“索罗斯”。

 

但现实情况又是如何呢?当时,与会的多家单位,除了新华社外,都纷纷表示:他们不清楚、不知道《沙尔利周刊》和绍罗什,只知道《查理周刊》和索罗斯。

 

那么问题来了!虽然说译名室把Charlie HebdoSoros分别译成《沙尔利周刊》和索罗斯有根有据,从专业技术角度来看无可挑剔,是完全正确的,但是面对《查理周刊》和索罗斯更为大众所熟知的现实情况,为顾全大局,我主动让步并表态:在译名问题上,译名统一更重要,译名的学术性应该让位于统一性。为了保持译名统一和不引起读者混淆,译名室愿意把Charlie HebdoSoros的译名改为《查理周刊》和索罗斯。主持座谈会的国新办副主任郭卫民也指出,《查理周刊》和索罗斯的译名在媒体报道中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这么改也符合译名的“约定俗成”的原则。

 

译名不统一的问题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出现,但让人遗憾的是,随着我国媒体竞争不断加剧,译名乱象也是愈演愈烈,给译名室的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不过,让译名室人员倍感欣慰的是,译名室的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年3月,国务院新闻办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央网信办、中央各主要新闻单位发函,要求重要外文译名都要以新华社译名为准。新华社领导对译名室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视,多次在有关国际译名的材料上作重要批示或指示,这都让译名室人员感到了肩上的重担和译名工作的光荣与重要。

 

“路漫漫其修远兮”。(新华社)译名室全体工作人员始终牢记周总理的教导,不忘初心,肩负使命,为了译名统一,我们一直在不懈努力!

 

本文节选自新华社译名室主任李学军的文章《为啥Trump译成特朗普而非川普》第三部分。在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还回顾了一段有趣的历史:

 

众所周知,在译名工作中,“约定俗成”一直是个很重要的指导原则。世界历史上很多重要的人物,如英国历史上两位著名的首相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Winston Churchill,前一位译为“张伯伦”,后一位译为“丘吉尔”,美国二战时期的总统Franklin Roosevelt译为“罗斯福”,前苏联最高领导人Joseph Stalin译为“斯大林”。当时的译者楞是让这几位外国风云历史人物分别姓了张、丘、罗、斯,在外文译名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如果按照现在的译名规则,是肯定不会这么译的,但依照译名“约定俗成”的原则,在涉及到他们的时候就必须使用一直沿用的名称,否则就让人不知所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