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编辑校对网

致力于文字应用21年。做最认真


中文编辑校对网

倡导“编辑从校对做起,校对向编辑学习”出版工作理念,团结全国优秀编辑校对
致力于文字应用

因形体和读音致误的成语
来源: | 作者:bianjiao | 发布时间: 2017-12-17 | 28686 次浏览 | 分享到:

 形体相近、音同或音近致误 

 

成语中有许多字,不仅形体相近,而且读音相同或相近,如果不仔细加以辨析,就很容易写错。

 

1.“不胫而走”误作“不径而走”

 

“不胫而走”是说没有腿却跑得很快。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地传播、流行。应是“胫骨”的“胫”(jīng),不是“大相径庭”的“径(jìng

 

2.“插科打诨”误作“插科打浑”

 

“插科打诨”是指戏曲演员在演出中穿插些滑稽的道白和动作引观众发笑。“诨”(hùn),戏谑,开玩笑。应是“诨名”(外号)的“诨”,不是“浑浊”、“浑身”的“浑”(hún)。

 

3.“销声匿迹”误作“消声匿迹”

 

“销声匿迹”是说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门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应当是“销假”的“销”,不是“消失”的“消”。

 

4.“罄竹难书”误作“磬竹难书”

 

“罄竹难书”语出《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出之竹,书罪无穷。”意思是用尽终南山的竹子,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后用来形容罪行很多,难以说尽。“罄”(qìng)尽。“磬”(qìng),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应是“罄其所有”的“罄”,不是“钟磬”的“磬”。

  

形体相近、读音不同致误 

 

成语中也有许多字同其他一些字形体相近,但它们却有各自不同的读音与意义,如果不对这些字的字形认真辨记,就极易误写。例如:

 

1.“病入膏肓”误作“病入膏盲”

 

“病入膏肓”是指病情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态严重到无可挽救的地步。我国古代医学上把心尖脂肪叫“膏”,把心脏与隔膜之间叫“肓”(huāng下面是“月”),据说“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盲”(máng下面是“目”),是说眼睛看不见东西。

 

2.“脍炙人口”误作“脍灸人口”

 

“脍炙人口”是指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大家都称赞。“炙”(zhì),上面是烤熟的肉。“灸”(jiǔ),上面是“久”,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用燃烧的艾绒熏烤一定的穴位。

 

3.“饮鸩止渴”误作“饮鸠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