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载于《解放日报》2016年8月18日09版“朝花周刊”,作者:王蒙,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里约奥运看得欢快、光明、感动,觉得人类要是老能像开奥运会一样讲规矩、求进步、倡友谊该多好,同胞们都这样健康向上奋力拼搏该多好。但看比赛看细了,总还有点外行看热闹的惭愧。倒是看到有关采访报道,偶然有点想法。
一是说开幕式性感。
光是性感吗?居然看不见简朴、特色、本色、充满活力、地球与人类关怀等等,而只看到桑巴舞露出了身体哪儿哪儿,这是什么角度呢?
二是说杜丽“从奥运冠军到回归家庭”。
咋讲?冠军都不能成家?当冠军的都与家庭决裂啦?杜丽一上来得的是银牌不是金牌,说明她回家啦?或者是该回家啦?当然,后来介绍了一下杜丽的家庭生活,很亲切,很好。
三是说张继科、马龙半决赛如何辛苦,后来二人争金,只用了半小时,原因是前边是国家之争,后来是个人之争。
更不通了,敢情奥运会上不是国家之争就是个人之争,这种二分法,太没劲啊!后来二位为个人而争,怎么搞的,争个啥?人家丁宁与李晓霞打满七盘才决出胜负,她俩咋不懂这样的个人不用太争的大道理呢?他们(她们)的决赛到底有没有意义?是不是应该改成互相谦让而不是互相比赛?体育比赛的目的是什么?记者或主持人是在报道奥运会吗?他知不知道“更高更快更强”?知不知道“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知不知道“重在参与”?知不知道奥运会是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提倡,并且象征着世界和平、友谊和团结?至少知不知任何一场比赛不论运动员国籍如何,都要对世界对在场与不在场的观众听众负责?
四是问射击首金得主,你参赛的时候想没想你这是首金?
回答,不知道是首金,没有想首金。幸亏没想!如果老想着首金放枪,中得上靶心吗?
五是问各种得奖牌的人想什么呢。
与问那些救人英雄当时想什么同理,无非是想让人家说出几句英雄主义的话来,可是一来根本就脱离实际,二来这样的问题很贫乏,这种引导实在并不高明。
六是说到某项比赛中国队实力强大时,说是“横扫了”特定的对手。
您不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您会报道本国队的失利是被“横扫”吗?
七是问一个辛辛苦苦的运动员:你认为这么多年你的付出与所得是平衡的吗?
这样的提问算什么呢?运动员回答说:“我也没有计算过。”呜呼!我希望在运动成绩提高的同时,报道水准也要提高,至少不要说太低俗与不合情理的傻话,更不要说伤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