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编辑校对网

致力于文字应用21年。做最认真


中文编辑校对网

倡导“编辑从校对做起,校对向编辑学习”出版工作理念,团结全国优秀编辑校对
致力于文字应用

理解成语:弄清典故
来源: | 作者:bianjiao | 发布时间: 2016-07-06 | 13015 次浏览 | 分享到:

成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源于典故。这类成语言简意赅,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只有弄清典故,才能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不明典故,只在字面上兜圈子,往往不得要领,很容易望文生义、断章取义或穿凿附会,造成误解误用。请看例子。


邯郸学步


《庄子·秋水》和《汉书·叙传上》都记载,燕国寿陵有一个年轻人,羡慕赵国人走路姿势好看,专门跑到邯郸去学习,结果不但没有学会,反而连自己原来怎样走路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后遂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长处丢掉了。懂得这个典故,就会明白“邯郸学步”强调的不是盲目模仿别人的行为,而是这种行为的恶果。2011年8月,前国手赵蕊蕊曾撰文批评当时的中国女排一味追求欧美的高大化,结果不但没有学到人家的长处,反而丢掉了快速多变的传家宝。她没有使用“邯郸学步”这条成语,但她所指的这种状况正是典型的“邯郸学步”。


这条成语本来就比较难用,加之有些人又没有弄清它的出处和特定含义,只在字面上兜圈子,以致把它同“亦步亦趋”“生搬硬套”之类的词语混为一谈,造成误用。例如:


1.踩着别人的脚印“邯郸学步”,就不可能摆脱先粗放再集约、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后发展地区更不可能实现跨越发展。(《广西日报》,2010年8月22日)


2.(我们)不能邯郸学步,一定要结合本州实际……坚持走好、走准、走快自己的工业发展路子。(《青海日报》,2010年11月1日)


3.“洋为中用”的要义在于结合国情,结合实际……并不是照搬照抄,并不是邯郸学步或“克隆”。(东方网,2010年10月13日)


前一例是说“踩着别人的脚印”前进,就不可能超越别人,显然是把“邯郸学步”同“亦步亦趋”混为一谈。后两例“邯郸学步”或与“结合实际”对举,或同“照搬照抄”连用,肯定是同“生搬硬套”画上等号了。


祸起萧墙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萧墙”是古代宫室内作为屏障的矮墙,借指内部。“萧墙之内”指的就是鲁国国君。当时季孙把持鲁国朝政,同鲁君矛盾很深,季孙担心一旦鲁君收拾自己,颛臾会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帮助鲁君,于是想抢先下手消灭颛臾。所以孔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鲁君。后来遂用“祸起萧墙”比喻祸乱发生在家里或内部。例如汉·蔡邕《刘镇南碑》:“俄而汉室大乱,祸起萧墙。”童煦《中国后妃列传》:“朱温晚年暴虐残酷,老臣宿将凡被疑者,都加杀害,结果祸起萧墙,竟为其子朱友圭所弑。”